#图文打卡计划#
最近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突然火了,这次火得有点尴尬——央视网、共青团中央等官媒接连发文,劝年轻人别学孔乙己要放下架子去工作,结果评论区直接炸锅了。
原本想给年轻人打打气,没想到却被网友集体吐槽,这到底怎么回事?官媒的意思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找工作挑三拣四就像孔乙己一样高不成低不就,宁愿失业也不愿去基层岗位。比如工厂里缺工人,写字楼里却挤满找白领工作的人,所以得放下学历包袱先找份工作干起来。
共青团中央把孔乙己的悲剧简单归结为好吃懒做,这让很多人坐不住了。要知道在鲁迅的原著里,孔乙己是个被社会压迫的可怜人根本不是懒汉,这种误读自然引发了众怒。网友们的反驳一针见血:我们缺的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有人吐槽说:“不放下架子,我们是坚持梦想的孔乙己;放下架子,就成了累死累活的骆驼祥子,最后还得怪自己不够努力。”这话戳中了很多人的痛处。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工作而是面临着工资低、压力大、上升空间小等现实问题。送外卖、进工厂看着门槛低,但高强度工作、不稳定的收入和缺乏保障,让大家不敢轻易放下架子。
仔细想想官媒说的也有道理。从宏观角度看社会确实需要更多人去填补基层岗位的空缺,缓解用工荒。问题是这种劝说忽略了年轻人的真实困境。每个人都有权规划自己的人生,谁不想找一份既能养活自己又有尊严、有发展的工作?在没有解决收入低、保障差等根本问题前,单纯劝人放下架子,就像没吃饱饭时让人别挑食,难免显得不近人情。平凡岗位也值得尊重,不是所有人都要当战狼式的奋斗者,那些在普通岗位默默坚守几十年的人同样是社会的基石。孔乙己的死磕,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不公平命运的抗争。现实中很多年轻人努力读书、拼命考证却依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难道能怪他们不努力吗?真正该反思的不是年轻人该不该学孔乙己而是如何让大家不用当孔乙己。首先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要让一场病、一次失业就把人拖入困境;其次要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提高基层工作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让送外卖、当工人不再是没得选的无奈之举;最后要打通上升通道,让年轻人看到努力就有回报,而不是困在阶层固化的焦虑里。
谁都想风风光光实现梦想?如果送快递能买得起房、进工厂能评职称、小生意能有保障,谁愿意当孔乙己?与其指责年轻人眼高手低不如多想想怎么让他们活得体面、有盼头。只有让普通人的奋斗有意义,社会才能真正充满活力。
股王配资-上海股票配资公司-炒股配资杠杆-证券配资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